中国琉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清代玻璃器分为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是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瑜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造办处是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成立于康熙年间,专门负责制造和存储宫廷需要的各种器物的机构,在康熙三十五年奉旨设立玻璃厂,专门为皇室成员制做御用玻璃,雍正年间新窑址建立在圆明园,有德国人纪里安负责清宫琉璃厂的建造,清宫玻璃厂建厂之初有外国传教士山东博山的工匠和广东的工匠,各种单色玻璃是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
至乾隆时期因为政局的稳定及乾隆皇帝对文化艺术的雅爱推崇,使乾隆玻璃厂的发展生产达到了鼎盛时代。单色玻璃是乾隆朝玻璃器制作数量最多的品种,见于记载的玻璃颜色有三十多种,主要有白色、天蓝、宝蓝、孔雀蓝、鸡油黄、雄黄、橘黄、娇黄、豆绿、粉红、大红、紫红、茶色、葡萄紫等。单色玻璃器大部分光素无纹,但其颜色娇艳纯正,呈现宝石般的色彩,鸡油黄玻璃既为其中翘楚。
至嘉庆,宣统朝的百余年间玻璃制作工艺进入了衰退期,工艺水平逐步下降以至很多独有的配方及技术流失失传。
建国后七十至八十年代,山东省博山美术琉璃厂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安排技术工人做过多次鸡油黄琉璃的研发试制工作,投入精力无数历时经年,偶得鸡油黄产品数件(现存博山琉璃博物馆,流入民间了)。
因为当时的技术及环境条件限制,所制作而成的鸡油黄产品均为配方及窑炉变化偶然所的。至1997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因为大环境问题倒闭,所有关于鸡油黄琉璃的技术资料流失殆尽,企业倒闭后原博山美术琉璃厂离休工人孙即敏及其弟弟原博山美术琉璃研究所所长孙即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历时十几年的反复实验,耗费精力资金无数,终于在2011年研发成功,并在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监制下深化加工并申请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认可,专利号(201110392072.1) 。近期作品已经被博山琉璃博物馆收藏,并参加多种艺术品展览并被收藏。
本专利产品展示位置(山东省淄博市博山文化艺术城)
地址:博山区琉璃园
电话:0533-4116688 13805334286
E-MAIL:SYUNY@163.COM
QQ:4759638
网址:www.鸡油黄.com www.jiyouhu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