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公告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3-4116688
联系传真:0533-4116688
联系邮箱:syuny@163.com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财富大厦1917
信息内容
琉璃大师 - 张广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7/26 点击:697

 张广庆被称为山东内画派"四大神笔”之一,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内园艺术家。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南京工艺美术学院客座高级工艺师,并任淄博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副总工艺师,内画艺术研究室主任等职。
 1948年1月,广庆出生于山东济宁,建国后随父母来淄博谋生并定居博山。自幼受母亲精工刺绣的熏陶而喜爱画画。童年时期,曾在艺术馆陈伯鸣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国画,并系统地接受素描和写生训练。1963年,也就是中学毕业的那一年,他用11个昼夜,回就一幅长9尺,高5尺的水墨国画《相国之春》。在“淄博市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被一些美术界前辈赞为“苍头特起”的艺术新秀。
 1964年,他以坚实的绘画功底,考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并从师于山东内画派传人薛京万,他一面学习掌握内回鼻烟壶的工艺技术,一面勤攻近代美术大师张大千的猛兽,于非圃的花鸟,黄胄,刘继卣的人物和动物,不断把绘画的形式与技法融汇到内画里来,从事内画艺术不到6年的时间,就有民俗题材的“松鹤”、  “群蝶”,  “猫戏”、“虎啸”和历史题材的“桃园结义’,  “武松打虎”“黛玉葬花”等敷百种新作面世。此间,《三打白骨精》,《刮骨疗毒》、《八大医学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分别为《大公报》,《亚洲艺术》,《中国轻工》,《人民画报》选载。
 1976年广庆参加山东艺术学院进修班学习绘画理论,从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中,深深悟到“外师造化,中法心源”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的真谛。由此,他着力以外画促内画苦练工笔,采撷众长,师法自然,在创作《三百图》(“百虎”  “百狮”  “百鹿"),《西游记》和《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过程中,充分显现了他那细而不腻,工而不板,静中有动,潇洒爽利的独特风格,并育着一种笔不到商意到,尽精微而致广大的艺术效果,使内园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1981年,广庆随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代表团,赴西德科隆参加博览会表演展销。他的力作《梁山聚义》,以一万马克售出,被誉为“当今世界艺术精品中的一颗明珠”。内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和现代人物,广庆决意探索内画肖像这个新的领域,他夜以继日地寻觅,积累中外著名画家有关肖像的论述,经过反复领略和比较,他用苏联契斯恰柯夫的“肖像抓形法”,结合传统的“三停五眼”法,抓住瞬间变化形象表达,可产生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效果。于是,他精心绘制了《孙中山》《宋庆龄〉《华盛顿》《爱因斯坦》《英国王子与王妃》等数10件作品,于1982年参加了在美国田纳西州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博览会”,引起轰动。美国ABC,CDS电视网为张广庆内画艺术拍了专题节目,有75家通讯社和中外文报刊作了重点介绍。在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日报》,以“世界博览会的奇才”为题,盛赞广庆的内画艺术为“奇异勾魂,俏压群芳”。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夫人看过广庆的内画表演并接受《华盛顿〉肖像内画壶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连声说“神奇,神奇! 谢谢,谢谢!”
 这以后,广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开始致力于对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艺术表现的研究。为此,他创办内画艺术研究室,成功地将传统绘画的“对比色”  “泼墨” 、“泼彩”以及“运功线”“意相线”等技法移植到内画中来,丰富并增强了内画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春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单刀赴会》,《满江红》,(长坂坡》等数十种新作,别开生面,被美国收入《中国内画艺术家张广庆画册》。
 1989年至199l年,广庆先后应西德,奥地利,泰国以及加拿大四国文化团体的邀请,举办了个人内画艺术展览。西德每日出刊40个版画的《斯图加特报》,用唯一的彩色版面来介绍展出盛况,并刊出张广庆作内画表演的巨幅彩照。当时正在西欧访问的我国著名艺术大师,98岁高龄的刘海粟先生和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闻讯后,欣然挥笔为张广庆题字,中国驻西德大使梅兆荣也特意致函淄博市委、市政府,说他“起到了外交官起不到的作用”。泰国公主诗琳通亲选照片请广庆绘于水晶鼻烟壶内,并在皇宫接见授赠,合影留念.由国家电视台在《皇家节目》报进行了播放。
 30年来,张广庆为发展内画艺术不断求索,最近正在编写(中国内画艺术之研究),提出要赋予传统内画工艺以新的生命,要把内画艺术跟内画技术区别开采,不能将内画艺术等同于一般绘画艺术,运用‘四度空间’理论,创造立体的完美的艺术效果。让内画艺术作为一门民族的独特的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成为艺术家思想感情,精神风貌,艺术想象力的结晶。他期望,内画艺术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完善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